原创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5320字,阅读约23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杨霖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湖州南浔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诗人,尤以明清时最盛。周庆云所编《浔溪诗征》四十卷(附《补遗》一卷)则为南浔一地诗人、诗歌辑选。对于《浔溪诗征》的研究将对南浔一地诗歌、文学、文化生态面貌的体认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南浔这一江南名镇的开发与利用。
周庆云(1864-1933),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湖州南浔人。周庆云早年为秀才,后弃儒从商,成为近代著名实业家。其所经营实业涉丝织、盐业、矿产等众多领域。曾任苏、浙、沪属盐公堂总经理,又投资兴建苏杭铁路,竭力反对向英商借款、出卖路权。1913年,开办天章丝织厂,抗衡外货。1925年,为抵制日盐进口,在上海浦东设立五和精盐公司,又投资兴办长兴煤矿。经营产业的同时,周庆云亦在文学、书画、藏书等方面有所造诣。书画金石家吴昌硕,国学家沈涛园、朱古徵、王文濡等均为他的座上客。周庆云著述《节本泰西新史揽要》八卷、《浔雅》十八卷、《浔溪诗征》四十卷、《浔溪诗征补遗》一卷、《浔溪词征》两卷、《浔溪文征》十六卷、《两浙词人小传》十六卷、《梦坡室获古丛编》十二卷、《金玉印痕拓本》七卷、《梦坡室藏砚拓本》及《董夫人经塔石刻拓本》等等。周氏所著集成《梦坡室丛书》,凡四十五种计四百六十九卷。其中《浔溪诗征》《浔溪诗征补遗》《浔溪词征》《浔溪文征》对于南浔地方文化的保存有重要的意义。《浔溪诗征》四十卷(附《补遗》一卷)共收录诗人357位,诗歌共计5900余首,所收诗人诗歌始自元代,历明清,至近代,可谓南浔一地诗歌集大成之作。
周庆云像
《浔溪诗征》的编纂按年代先后编排诗人,每位诗人先列姓名,姓名下面简要介绍诗人字号、简要履历及著作,旁边列其诗选的数量。如明代赵金选其诗歌十一首,姓名之下曰:“字淮献,号心山,自号苕霅逸仙。正德中,诏征隐士,不起。又征书画士,亦不出。有《浮休集》及《淮献集》。”清代董闻京,选诗二十一首,名下简介为:“字丹鸣,号复园,又号兰樵。汉策子。廪贡生,江西吉安府通判。有《复园诗集》。”接着征引其他文献,进一步完善诗人履历及生平。所援引者首要为府县镇志,如明代朱国桢下所引为《镇志·人物传》,华士嶟亦是,再者引其他资料,诸如杂史、家谱、日记之类。如董氏家族成员引用《董氏诗萃》,清代纪远之下则有《纪氏家谱》及潘耒所作《风雨吟草序》。清代姚景熹之下引《南浔诗录》及《揽山房漫记》。
南浔民间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反映南浔自南宋淳祐年(1252)建镇以来,耕桑以富,行商坐贾荟萃。在经济的加持下,南浔的文化家族也大量产生。
“据《浔溪诗征》所收诗人及诗歌,可勾勒出南浔一地尤其是当地各大望族的诗歌发展史。浔地诗歌兴起于元,繁荣于明中叶,极盛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近代走向衰微”。《浔溪诗征》所勾勒的南浔望族诗歌发展史,当以董氏家族与纪氏家族为中心。董氏在明清时期为当地文化巨族,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卷二中言董说:“父,董斯张。说子六人:樵、牧、来、舫、渔、村,皆尊戒,弃举业,为沧海遗民,工于诗。苕东学者宗之,为‘南浔诗派’。”《浔溪诗征》中所收清代董氏家族成员有董思、董衡、董汉策、董樵、董耒、董舫、董闻京、董颖佳、董奕相、董延枋、董友松、董香龄、董志林、董师植、董炳文、董士骕等,近百人。《浔溪诗征》中董氏家族诗人占所收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谓数量众多、规模之大。
《浔溪诗征》赵红娟点校
董氏始祖为宋政和间董贞元,淮南海州人。南浔支始祖为元末明初董仁寿,董家一直保持着耕读的传统。明嘉靖二十年,董仁寿玄孙董份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浔溪诗征》董氏家族的记录便从董份开始,选诗一百零九首。董份后遭人弹劾,被夺职返乡,《诗征》选其《幽居言志》一诗,写历经宦海沉浮后的心态,表达自己有才而被弃的郁闷情绪,曰:“南国有狂士,投荒世无怜。屏居非自谢,顾侣亏周旋。鸿鹄本不远,众鸟嗤孤骞。物性各有适,志意两不迁。”董份之子董道醇亦中进士,道醇“字子儒,号龙山,份子。万历癸未进士。行人司行人,晋南京工科给事中。有《董黄门稿》”。董道醇两子亦选入《诗征》,一为董嗣成,“字伯念,号青芝。道醇子。万历八年进士,除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建言削籍。有《青棠集》《二游稿》”。选诗一百八十五首。另一为道醇第六子董斯张,“原名嗣暲,字然明,号遐周,又号藉庵。道醇第六子。廪贡生。有《静啸斋集》”。据《镇志·人物传》所载,董斯张羸弱多病,不善营生,耽迷于书,结交海内名士“商榷著述,结社联吟,力扶诗教。留心吴兴掌故,一为《艺文补》,一为《备志》。伏床咯血,犹兀兀点笔。年四十三,崇祯元年卒”。选诗一百四十九首。董斯张“在文化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复兴了董氏家族的学术文化”。明清之际,董氏家族有名的文人为董汉策与董说。董汉策,字帷儒,号芝筠,亦号帚园,有《乍浣居》《褓文杂著》《补计然子》《揽胜文集》《帚园集》等二十余集,《诗征》选汉策诗四百零二首。汉策在明末清初乱世,积极保卫南浔一地的安全,打击盗匪,清兵南下后,开门纳降,与清廷合作,康熙间由范承谟荐贤良方正,以科道员试用。董说为明清之际著名遗民,字若雨,号俟庵,又号西庵,自称鹧鸪生。明亡后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后削发为僧。著有《丰草庵诗集》《宝云诗集》《宝云诗甲编》二卷、《乙存》三卷、《西荒诗》三卷、《南潜诗》一册,《诗征》选诗一百四十九首。南浔董氏家族在明末臻于鼎盛,清代以后,董氏家族逐渐衰落,湮没无闻。
《浔溪诗征》梦坡室刻本
值得注意的是,《浔溪诗征》也收录董氏家族的女性诗人,卷三十六与卷三十七为闺媛,收录董氏家族女性诗人多人。如董琴,字峄蕴,德清监生蔡云妻,有《静吟集》。《府志·列女传》载:“琴夫妇皆能诗,夫中年殁,琴衔悲茹痛,遂尔焚笔,越六年亦卒。所著无闺阁绮靡习气,见《董氏诗萃》中者尤苍老。”又收范夫人诗六首,范夫人为董斯张之姊,范应期妻,其有诗曰《闺思代董氏弟妇作》。金氏诗九首,金氏为监生董绍宗妻,有《兰玉轩稿》。金氏诗三首,金氏吴县人,董三凤妻,有《绿窗闲咏》。徐氏诗三首,徐氏石门人,长芦盐运使董承勋妻,有《徐宜人遗诗》。姚益敬诗十六首,益敬字元吉,归安人。进士董丰垣室,有《芬陀利居诗稿》。又收吴年诗十二首,吴年为董氏之媳,“字古春。归安人。郎中联珠女、举人兰庭姊、同知董启埏室。有《雪庭稿》”。范锴有诗赞扬董氏家族,曰:“群从风流奏雅音,一门诗派著南浮。芬陀利复昙花隐,又见香闺善《静吟》。”
纪氏家族据《纪氏家谱》载,南宋始从汴梁随宋高宗迂居金陵,后裔纪秀公于元朝又迂居湖州南浔、乌程等地。《浔溪诗征》中收录纪氏诗人有纪远、纪官、纪寅、纪端、纪肇基、纪琴思、纪廷辉、纪复亨、纪玉兰、纪汝霖、纪豹文、纪松、纪思曾、纪峻、纪方虎、纪奎光、纪庆曾、纪运芳、纪磊、纪五辰等等。《浔溪诗征》中收录首位纪氏家族诗人为清代纪远,远字无远,一字子深,号白云山人,有《风雨吟草》。《纪氏家谱》称其“诗品高远,如月下寒泉、空山孤鹤,诵其诗足以想见其人”。《镇志·人物传》亦言其:“博闻强识,嗜酒,工诗文,善书草,性不谐俗。……悲歌痛饮,往往漏尽,虽穷愁老病,而气不少衰。”《诗征》选其诗一百五十三首。潘耒《风雨吟草》评其诗曰:“冲恬婉雅,不事雕饰而天趣盎然、情深思远。”纪官为纪远之从子,原名永成,字遥集,号余素,有《余素斋诗集》,选诗十三首。纪寅,为纪官之从弟,字大为,号晴岚,有《晴岚诗集》《晴岚遗诗》,选诗四首。纪端,字南表,号菊存,纪官之子,有《菊存诗草》,端“幼承庭训,即工韵语,家贫艰于膏火,日勤课诵,夜分常熄灯默坐,构思忘寐,间或托之吟咏,以摅怀抱。诗书外,别无嗜好”。其《书斋雪夜》一诗曰:“摊书烧烛久寒生,蕉叶三杯枕一程。梦罢湘江天未晓,高柯时卸嗒然声。”即写其雪夜静坐,烧烛读书之感。又有纪肇基,为纪端之弟,有《墨间诗草》。另有选诗较多者,如纪复亨,选诗一百十七首;纪光奎,选诗六十三首;纪磊,选诗一百五十八首等等。
嘉业藏书楼
《浔溪诗征》中有大量的诗歌反映南浔的美景与历史底蕴,这些诗歌主要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色及民俗三个方面铺展开来。
人文景观方面。小莲庄、丰草庵等作为南浔的名胜,《浔溪诗征》中多有诗歌吟咏。小莲庄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刘承干于1924年落成。徐麐年有《题小莲庄》《游小莲庄偶成高树远山一联颇觉惬意乃续成五律一章》《即席口占次小莲庄主人元韵》等诗,蒋锡礽有《小莲庄和徐玉台韵》;张道岸曾经寓居南浔,有《莲庄纪兴》一诗。
丰草庵为明末清初湖州著名遗民文人董说的居处,由于董说在当地影响巨大,所以其宅丰草庵也成为当时文人聚会的著名场所。董说自己有《题丰草庵》一诗,曰:“碧玉藤阴影小庐,磁盆秋水镜红鱼。床头一握崩霜剑,销作清钟伴读书。”丰草庵本为董说之宅,然而董说的遗民身份及文学地位使得丰草庵具有了超出一般住宅的象征意义。后代文人将其作为怀古对象而吟咏,如纪方虎有《丰草庵怀古》,纪庆曾有《过丰草庵遗址》,邢典有《过丰草庵吊董若雨先生》,张镇亦有《过丰草庵有怀董西庵先生》等诗歌。纪庆曾,字思诒,号师泉,又号半虔,晚号密庵,归安学增生,有《师泉遗诗》。其《过丰草庵遗址》一诗曰:“冰雪残冬万木枯,阳春才到气潜苏。那知薄暮荒江上,独听林中叫鹧鸪。”诗写冬春之际的景色,仿佛明清之际严酷的政治气候。而在那薄暮荒江之上,天地间似乎只有鹧鸪啼叫之声,这难道不似董说当时之处境?
刘桐又有《过丰草庵吊董若雨先生》一诗:绝点尘埃百尺楼,行人误认傍山邱。夕阳斜映疏棂外,怪鸟低飞古渡头。吟到好诗初落叶,参来小影宛停舟。先生有《舟居听雨图》。从教遁迹空门去,长使高风此地留。桐,字舜挥,号疏雨,例贡生。有《听雨轩集》《楚游草》《楚游续草》。此诗先写丰草庵,最后写董说遁入空门的结局。人文景观还有如陆同福在《南浔分题竹枝词》所列《百间楼》《闻涛桥》《挂瓢居》《康王寺庙》等等。
禅院钟声
自然景色方面,《浔溪诗征》中收录了诗人所作《南浔八景竹枝词》,再现了南浔的美景。汪曰桢有《南浔八景诗和壶山》,八景分别为《荻塘帆影》《禅院钟声》《垂虹落照》《通津霁雪》《古壕走马》《西村渔火》《范庄莲沼》《曲巷菱歌》,诗曰:
頔塘荻萧疏,一水当孔道。远舟天际来,风势片帆饱。依依烟树间,遐心逐去鸟。日暮孤影沉,两岸月色皎。——《荻塘帆影》
古寺塔欲欹,绿波绕门外。夜半吼蒲牢,声远透云霭。沉沉夜将阑,一杵破万籁。试问春梦婆,可在清凉界?——《禅院钟声》
秋色满东南,此桥名亦借。浑似卧飞虹,长溪一条跨。雁齿映残霞,夕阳正西下。晒网遍桥边,隔岸多渔舍。——《垂虹落照》
草屏出门去,步上通津桥。光明豁眼界,天霁雪未消。茫茫一望中,四顾堆琼瑶。谁家映雪人,勤读书声高。——《通津霁雪》
遗迹犹可认,昔日太尉城。城圮古壕在,春草萋萋生。游人当春暇,蹀躞花骢行。零香衬霜蹄,一径残红平。——《古壕走马》
夜色何微茫,西村聚渔舸。晚饭傍芦漪,村树炊烟锁。波寒露下时,星星簇幽火。疑在严陵滩,有客披裘坐。——《西村渔火》
言寻古园林,云是陶朱筑。渌沼余红莲,野田散清馥。当时采莲人,西子容绝俗。何不此终留,养鱼又种竹。——《范庄莲沼》
拨棹采菱去,沿洄曲港渚。也似舞前溪,声声歌白苎。采摘向秋风,狼藉愁秋雨。明日瘦菱花,歌声渺何许。——《曲港菱歌》
荻塘
南浔美景不止八景,陆同福《南浔分题竹枝词》分咏《煤矢山》《分水墩》《小桃源》《梦华潭》《鹧鸪溪》《挂瓢池》等等。又有张鸿愙《浔溪十景追和沈舱儒前辈》《浔上竹枝词》,方熊有《浔溪十景》《浔上竹枝词》《题分水墩和壁间韵》,张文元有《南浔分题竹枝词》《鹧鸪溪上即事》,董载昌《浔上杂诗六首》等。
浔溪流经南浔,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浔溪“即余不溪之支流也。自德清县界分流,经南浔镇入于运河”。清董襄有《浔溪返棹盐官》《浔溪即事三首》《还浔溪风雨夜蜗余草舍小集即事》《十九日发浔溪两弟诸侄设酒饯行赋此志别》《十八日棹返浔溪留别诸兄辛未正月》等诗。李世伸有《浔溪棹歌》描绘浔溪美景。
此外,《浔溪诗征》中亦有记录南浔民俗的诗作。如观灯风俗,有《浔溪观灯曲》写南浔元宵观灯的盛景:“奇花万树灯光红,裁缯剪彩争天工。……凭空出现黄金桥,红阑错落珍珠飘。蛮奴玉面盛装饰,七尺珊瑚手擎出。忽看一骑飞红埃,宫袍簇拥状元来。”诗歌先写元宵节的奇花异树,绫罗绸缎所裁各色的彩灯,巧夺天工。接着写蛮奴盛装出现,手持七尺珊瑚,紧接着一骑红尘,是被簇拥而来的状元,一派热闹的景象,观灯盛况空前。诗歌结尾虽然写到“呜呼一宵动费万金钱,奢华郭艳皆云烟”,但实在是劝百讽一的作用。
采菱
南浔一地盛产菱,其下属镇就因出产菱而成为菱湖镇。《采菱》诗歌生动地歌咏农家采菱的面貌。又有《纸鸢》一诗写春天里儿童结伴放风筝的情景;《食蟹二十四韵》《蚕豆》等诗又展示了饮食文化。周庆云所辑《浔溪诗征》梳理了南浔明清时期文学发展脉络,构建出了南浔一地的诗歌文化生态,也为南浔地方文学文化资源的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湖州味道⑩|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㉖|湖州味道㉗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湖州味道76|湖州味道77|湖州味道78湖州味道79|湖州味道80|湖州味道81湖州味道82|湖州味道83|湖州味道84湖州味道85|湖州味道86|湖州味道87湖州味道88|湖州味道89|湖州味道90湖州味道91|湖州味道92|湖州味道93湖州味道94|湖州味道95|湖州味道96湖州味道97|湖州味道98|湖州味道99湖州味道100|湖州味道101|湖州味道102第103期|第104期|第105期|第106期第107期|第108期|第109期|第110期第111期|第112期|第113期|第114期第115期|第116期|第117期|第118期第119期|第120期|第121期|第122期第123期|第124期|第125期|第126期第127期|第128期|第129期|第130期第131期|第132期|第133期|第134期
第135期|第136期|第137期|第138期第139期|第140期|第141期|第142期第143期|第144期|第145期|第146期第147期|第148期|第149期|第150期第151期|第152期|第153期|第154期第155期|第156期|第157期|第158期第159期|第160期|第161期|第162期第163期|第164期|第165期|第166期第167期|第168期|第169期|第170期第171期|第172期|第173期|第174期第175期|第176期|第177期|第178期第179期|第180期|第181期|第182期第183期|第184期|第185期|第186期第187期|第188期|第189期|第190期第191期|第192期|第193期|第194期第195期|第196期|第197期|第198期来源:湖州发布
制图:沈高足
编辑:马羚、张加凡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视频:王海栗、邓君、卢霄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原标题:《湖州味道|《浔溪诗征》中的南浔诗歌与文化》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