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跟赵云在卧室密谋,袁绍当然无从知晓,而赵云替刘备召集的这几百人,就是他们投奔荆州刘表的资本,也是三国时期精锐部队白毦兵的前身,赵云能在长坂坡之战中保护甘夫人和幼主阿斗刘禅,应该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手下有一支精锐部队。仅凭赵云一人之力,是救不出简雍和甘夫人这两个成年人的——背着抱着都不行,只能由一帮小弟左右护卫,赵云当先杀出一条血路。
证据二同样出自《云别传》,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里也有:赤壁之战后刘备收取荆州四郡,赵云的任务是去攻打或接收贵阳,并在那里跟原桂阳太守赵范结为同姓兄弟,赵云居然当了大哥,这说明赵云的年纪已经不小。不知道是比赵云年纪大还是小的张飞,已经娶妻八年了:张飞于建安五年在芒砀山打游击的时候娶了夏侯渊那个才十三四岁的侄女,在当阳长阪桥喝退曹军的时候,他老婆大人的伯父们是没好意思上前,而许褚等人也不愿意得罪夏侯(曹)家的侄女婿,就都凉锅贴饼子——蔫溜了。
赵范要把寡嫂嫁给赵云,这在当时也是基本符合规矩的,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既是刘彻的小舅子,也是刘彻的姐夫,刘彻的姐姐平阳长公主初嫁平阳侯曹寿(曹参曾孙,名义上也算曹操先祖)、 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婴曾孙,夏侯惇夏侯渊的祖先,也可能是曹操的祖先)、三嫁大将军卫青,在当时传为佳话。
刘备后来的穆皇后吴夫人,也是同宗刘瑁的未亡人,刘备娶吴夫人,法正也能引经据典找出理论依据,证明这种事情符合古礼。
但是轮到赵云,一听赵范要把寡嫂嫁给自己,不但不感激,反而勃然大怒,最后连刘备和诸葛亮也先后出面劝说:““此亦美事,公何如此?(诸葛亮)”“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刘备)”
但是赵云坚决不肯答应:“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于是有人怀疑,赵云之所以不肯娶赵范之嫂,就是怕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证据之三出自《三国演义》,但是在《三国志》和《云别传》中也能找到相关佐证,那就是刘备迎娶孙权之妹,带的是赵云,后来孙夫人骄横跋扈,又是被赵云看管起来:“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不可能对任何人百分之百的信任,又是把妻子托付给别人,这件事情一定是要慎之又慎的——董卓就是用错了吕布,这才被人做成了油灯。
刘备之所以这样信任赵云而不避男女之嫌,很可能就是因为赵云本身就是一员女将,让他(她)掌管后宫,应该百分之百放心。
虽然有人从史料和演义小说中找出了这三点证据,但是在笔者看来,却都是可以辩驳的,咱们今天有时间,就逐条分析一下。
首先来说“同床眠卧”,这并不是赵云的专利,《三国志·卷三十六》记载的刘备关羽张飞在崛起之初,也只这个样子的:“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不但刘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就是唐明皇李隆基,也喜欢跟兄弟们昼夜不离,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同样被传为千古佳话。刘备当年白手起家颠沛流离,他能给予兄弟们的只有同甘共苦的深情厚谊,这种同吃同住的方式,是刘备的一贯做法,赵云并不是特例——如果以此证明赵云是女将,让关羽张飞情何以堪?
接下来再看第二个证据,那就是赵云拒娶赵范之嫂,这一点赵云解释得很清楚:“范迫降耳,心未可测。”
赵云不娶赵范之嫂,但却不拒绝娶别家的闺秀,他后来娶妻生子,而且是一连生了两个:“云子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赵云一生为刘备保驾护航,赵统赵广子承父业,继续护卫嗣主刘禅,可谓忠烈,这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家风传承。
最后再来看第三点,那就是负责掌管刘备家事的为什么是赵云而不是关羽张飞。这一点熟读三国正史和演义小说的读者都知道:关羽和张飞有点不靠谱,他们都曾弄丢过刘备的老婆孩子——“刘备数失妻子”,阿斗也不是嫡长子,关羽被俘投降后只身出逃,很可能把糜竺糜芳的妹妹丢在了曹营,这也是糜芳与关羽结有宿怨的源头(正史中并无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糜夫人直接消失,甘夫人没有被擒,而是跟刘备跑掉了)。
赵云做事稳重,为了保护刘备家小能舍生忘死,而且算起来赵云可能还比刘备大两岁,古代有“长兄迎亲”之礼,赵云去迎娶孙夫人,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赵云真是个年轻后生,估计刘备是不会放心的,孙夫人有赵云陪伴,也未必会舍弃刘备大叔而溜回江东一去不返。
笔者这三点解释,只是一家之言,读者诸君可能会有更高明的见解,咱们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赵云到底是文官还是武将?说他是女将的三个证据,是否一个都靠不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