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青囊草堂,(https://xueqiu.com/8544741595/329480458)
一、国际龙头企业1. 罗氏(Roche)• 技术平台:CrossMab(解决轻/重链错配)和KiH(Knob-in-Hole,解决重链错配)。• 核心管线:Hemlibra(血友病,全球首个双抗药物,2024年销售额超40亿美元)、RG6029(CD20/CD3,非霍奇金淋巴瘤III期)。• 估值与潜力:市值超3000亿美元,PE 25倍,核心优势在于先发地位和成熟的商业化能力,但面临专利到期风险。2. 安进(Amgen)• 技术平台:BiTE(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及HLE-BiTE(延长半衰期)。• 核心管线:Blincyto(CD19/CD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4年销售额18亿美元),Tarlatamab(DLL3/CD3,小细胞肺癌III期)。• 合作与估值:与百济神州合作推广Blincyto,市值1500亿美元,PS 8倍,BiTE平台技术授权收入增长显著。3. 赛诺菲(Sanofi)• 技术平台:Nanobody(纳米抗体)及与Ablynx合作的半衰期延长技术。• 核心管线:Sarclisa(CD38单抗联合双抗)、BCMA/CD3双抗(多发性骨髓瘤II期)。• 潜力:市值1200亿美元,布局非肿瘤领域(如自免疾病),但临床进度落后于罗氏。二、国内领军企业1. 康方生物(09926.HK)• 技术平台:Tetrabody(四价双抗平台,解决CMC难题)。• 核心管线:◦ 卡度尼利(PD-1/CTLA-4双抗):全球首个获批的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023年销售额13.58亿元,纳入医保后放量加速。◦ 依沃西(PD-1/VEGF双抗):III期头对头击败K药(Keytruda),授权Summit Therapeutics,总交易额50亿美元。• 估值:市值超500亿港元,PE 25倍,核心产品商业化验证+国际化合作驱动估值提升。2. 百利天恒(688506.SH)• 技术平台:GNC(四抗技术平台)及双抗ADC平台。• 核心管线:◦ BL-B01D1(EGFR×HER3双抗ADC):全球首个进入III期的双抗ADC,与BMS达成84亿美元授权合作,潜在销售峰值30亿美元。• 估值:市值超900亿元,PS 13.6倍,技术稀缺性显著,但临床失败风险较高。3. 岸迈生物(未上市,拟IPO)• 技术平台:FIT-Ig(灵活双抗设计,无需氨基酸突变)。• 核心管线:EMB-06(BCMA/CD3双抗,多发性骨髓瘤II期),授权Vignette Bio获6,000万美元首付款+5.75亿美元里程碑。• 潜力:技术平台被信达生物引进,国际化合作能力强,但依赖外部资金。4. 恒瑞医药(600276.SH)• 技术平台:HOT-Ig(基于Titin/Obscurin异源二聚体)。• 核心管线:SHR-1701(PD-L1/TGF-β双抗,肺癌III期),差异化布局免疫调节通路。• 估值:PE 45倍,高于行业平均,反映传统药企转型期待,但临床进度较慢。5. 信达生物(01801.HK)• 技术平台:引进岸迈FIT-Ig及罗氏TCB平台。• 核心管线:IBI318(PD-1/PD-L1双抗,联合疗法潜力大),GLP-1/GCGR双靶点激动剂(肥胖症II期)。• 估值:PE 80倍,代谢疾病管线预期高,但双抗进度落后于康方。三、估值与投资潜力对比公司 核心优势 风险点 估值指标 潜力亮点康方生物 双抗技术领先+全球化合作 临床数据波动风险 PE 25倍 AK112头对头击败K药,海外放量百利天恒 双抗ADC全球首创 资金消耗率高 PS 13.6倍 BL-B01D1泛癌种潜力,BD合作催化罗氏 先发优势+商业化能力 专利到期风险 PE 25倍 Hemlibra持续放量+新适应症拓展安进 BiTE平台成熟+肿瘤免疫布局 竞品冲击(如CAR-T) PS 8倍 Tarlatamab实体瘤突破四、行业风险与机遇• 风险:1. 技术壁垒:双抗分子量大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如BiTE需频繁给药);2. 临床失败:辉瑞elranatamab因神经毒性暂停试验,警示安全性风险;3. 医保压力:国内卡度尼利纳入医保后降价压力显著。• 机遇:1. 技术迭代:双抗ADC(百利天恒)、四抗(GNC平台)拓展应用场景;2. 出海加速:康方AK112、岸迈EMB-06等通过授权打开国际市场;3. 非肿瘤适应症:自免疾病(如赛诺菲布局)及代谢疾病(如信达GLP-1双靶点)。五、结论与建议• 激进型投资者:关注康方生物(AK112 III期数据兑现)、百利天恒(BL-B01D1泛癌种潜力)及岸迈生物(EMB-06临床进展)。• 稳健型投资者:配置罗氏(Hemlibra现金流稳定)、恒瑞医药(长线转型确定性)。• 风险提示:临床失败和资金消耗是Biotech主要风险,建议分散投资并关注企业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