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英文名:Neptune,天文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1],直徑為3.86地球直徑,小於天王星,位列太陽系第四位;質量為17.147倍地球質量,大於天王星,位列太陽系第三位;公轉周期為164.8年[2],自轉周期為15小時57分鐘59秒。發現者為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英國劍橋大學學生約翰·亞當斯、德國天文學家加勒[1]。看基本介紹
3分鐘神秘的冰巨星海王星!視頻解讀15.09萬觀看06:01走進海王星,太陽系最遙遠的行星,可能擁有遼闊的鑽石海洋視頻解讀13.79萬觀看3分鐘一顆到處是鑽石的星球,刮著超音速的風暴,太陽系最遠行星海王星視頻解讀17.36萬觀看1846年9月23日,加勒按照勒維烈的推算(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在預定的天區發現海王星,海王星也成為唯一一顆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劃的觀測發現的行星[3]。西方人以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命名,中文譯為海王星[2]。1989年8月,美國「旅行者2號」飛船曾飛掠過海王星[1]。看發現演化
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07天文單位,視星等最高約為7.67等,需要藉助天文望遠鏡才能觀察[2]。海王星共有13個衛星,周圍有3條環[1]。其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使其呈現藍色[4]。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暴,測量風速高達2400千米/小時;其雲頂溫度為-218℃(55K),比天王星雲頂溫度稍高,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其核心溫度約7000℃。海王星的質量、密度、組成成分、內部結構與類木行星有顯著差別,和天王星一起被歸為冰巨星[2]。看參數構造
海王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28億英里(45億公里),是地日平均距離的30倍[5]。